餐饮连锁“内需”牌失效

  “内需”过去是张王牌,民以食为天 ,看到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  ,风投们已经浮想联翩了 ,殊不知想象空间大了,问题也更多 。
  最受质疑的是不断上涨的地价及租金,在投资餐饮连锁业时,这一块所占的比重向来较大,尤其是那些靠近居民区、繁华商业区的地段,根本不是小小的连锁餐饮能承受得起的。
  “创业团队到底是做商业地产,还是餐饮连锁 ?”一位投资人毫不客气地对CBN记者说 ,业内曾有一种“风气” ,即每个投资人都要投资一个餐厅,但他对此嗤之以鼻。
  那些打“贵族牌”的高端餐饮持续吸金,也令投资人看不懂 。据记者了解 ,一些高级餐厅光是单店装修投资普遍在2000万以上,一些高端会所的投入起码上亿。金融危机下 ,企业高端商务活动减少,经费也在压缩 ,这必定对餐厅生意产生影响 。
  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波动,是投资人眼中的另一大风险。餐饮企业经营每天都必须大量采购鲜活的原材料 ,如果所在城市的原材料供应不足,会影响餐饮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声誉 。如果从外地空运 ,则会增加成本 。
  以小肥羊为例,这是借力金融资本迅速发展到全国连锁的一个代表,一大竞争优势就是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把关,尽管不是每一个连锁火锅店都能做到这一点 ,但业界对小肥羊的运营模式能否支撑未来的发展也有诸多质疑 ,其中最集中的一点就是其产品提供过于单一,且有季节性特点 ,秋冬是旺季 ,春夏市场冷淡。
  同理,某些餐饮连锁的产品线单一 ,这也让投资人警惕。比如说单提供米饭类套餐 ,或单提供面条或其他点心的连锁餐饮,在饮食习惯不同的地区未必会吃香。此外  ,劳动力供应 、工资高低、水电供应 、厨师等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等 ,也对整个连锁集团的服务水平和声誉至关重要 。
  “扩张期餐饮连锁选择的融资方式一般是债务融资 ,其前提是所有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,这样一方面能换取持续高速发展的大额资本,一方面又能保证创始团队的股权不被稀释。”一位投资人告诉CBN记者 ,但如果该企业没能及时上市融资 ,又与投资方签订过对赌协议的话,创业团队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,现金流一旦吃紧 ,难逃破产清算的下场 。
  对此 ,有企业向CBN记者辩解称,高速扩张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期,企业表面的财务盈利并不是最关键的,投资者看重的是企业未来3~5年的表现,而不是当年的利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