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营养改善条例:翘首以待 >

营养改善条例:翘首以待

来源成都dell笔记本售后服务中心
2023-12-01 07:42:17

  “营养学界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,就分阶段地呼吁营养立法。纵观我国营养改善实践现状,非营养立法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责任,不能切实推动和保障营养工作的落实。”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从事营养工作30多年,她是共同呼吁营养立法的46位代表之一 ,也是起草营养改善条例工作的带头人 。面对与营养缺乏相关的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  ,她迫切希望国家能批准这部条例,让“吃的科学”尽早惠及国民。
  常规工作不常做
  翟凤英说 ,要了解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存在哪些问题  ,以及应该制定哪些改善措施  ,必须通过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得到的数据来决策。在发达国家 ,营养监测和营养改善作为常规工作 ,由国家提供经费,每5~10年甚至每年进行一次 。然而 ,我国全国性营养调查60年来仅开展四次 ,而且是通过申请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的。她说:“如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营养监测和改善明确为常规工作 ,每年都能拿出数据 ,就能及时发现居民营养问题并及时纠正。”
  目前 ,我国大量的营养工作都是作为科研项目进行 ,一旦缺少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将难以为继 。翟凤英对此体会深刻。她曾在二十世纪80年代申请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,对27个省108个贫困县的8万多儿童开展营养监测和改善工作 。当时,这些地区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特别严重,50%~60%的孩子长得矮小。她们了解到,由于父母没有营养知识 ,有了食物,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。特别是孩子在不吃母奶后 ,不知道如何添加辅食 ,是喂养不当造成了营养不良 。
  课题组首先办父母课堂,开展营养教育 ,提倡多吃豆制品 ,家家养鸡保证每天给孩子吃一个蛋等 。尤其是“家庭菜果园”措施特别成功,号召村民拿出一小块地,种上各种各样的有色蔬菜、大枣树 、柑橘树等。通过这个项目 ,家里的小菜园就能满足五口之家的营养需求,比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A 、钙、铁、锌等 。有的地方延续至今 ,例如四川 、河南 、湖北的好多项目点还在保持着小菜园 。经过大半年的努力,改善措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,这些地区的儿童贫血率下降了50%,营养不良下降了25% 。经测算,经济效益比是1∶6。
  这个项目坚持了10年 ,然而到了1995年 ,由于翟凤英没有申请到经费 ,这个项目只得停止 。不过鉴于这个项目的成功 ,2003年翟凤英再次申请到“营养预警项目”,涉及13个省的30个县。因为经费有限 ,只开展营养监测,而没有了营养改善措施。
  营养队伍也要“正规化”
  民众对营养知识的渴求显而易见  ,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2007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居然成为了畅销书,去湖南讲课的翟凤英看到那里卖起了盗版的指南。
 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是小问题,“吃得科学”更不容小觑,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营养工作者队伍。疾病控制系统要掌握全国居民的营养状况,要进行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;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系统 ,应该有营养工作人员去指导居民膳食,在没得病之前就要告诉他们怎么通过平衡膳食来预防这些疾病;乡村医生队伍里面也应该有营养工作者 ,指导父母孩子在断奶之后怎么样科学添加辅食 ,保证孩子的营养需求 ,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。
  “这些工作都需要法规的支持 ,如果没有 ,这个队伍就建立不起来 。因为各个部门不会设立这个岗位,没有这个岗位 ,营养工作者就不能做相应的工作。所以,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机构的建设  ,应该有《营养条例》支持 。”翟凤英说 ,现在,社会上有一批“乱发证”的现象 ,交点钱上几天培训课就成了营养师。如果有了营养法律法规的规范 ,建立营养工作的“正规军” ,就不会有“杂牌军”的生存空间 。
  我国的营养队伍是有基础的 ,原来的疾病控制系统比如防疫站都设有食品营养科,做过很多营养工作。前两年,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完成《营养工作规范》 ,并对31个省 、市、县疾控系统的在职营养工作人员系统培训,包括营养调查、教育、改善的方法等内容,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。
  翟凤英说:“有了这个基础,再加上政策支持(如果营养改善条例通过) ,整个营养队伍就建立和巩固起来了 ,而且是正规 、高素质的队伍 。”平衡膳食对于预防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作用 ,已被证实。今天 ,营养已经不再是个人的问题,营养状况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 ,发达国家甚至将营养改善视为社会发展的工具。我们是否也要将这一工具紧握在手,人们翘首以待。

    文章来源:人民政协报--健康周刊